大连中考网
大连站
快捷导航   大连中考政策指南   历年中考分数线   志愿填报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   重点高中   中考论坛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大连站 > 重点高中 > 甘井子区 > 大连11中 > 正文

教育讲话稿之《大学》简释

来源:十一中官网    作者:大连中考网整理    2013-02-28 15:33:39

标签:十一中说两句

  •   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与大家共同来分享中华传统经典《大学》中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先介绍下《大学》这本书。


      《大学》是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它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是儒家教育学生的法则,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具影响。今天我们共同来深入学习,还因为它对我们当今中学生的思想也深具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学校将大学中“经”的部分镌刻于实验楼前的石书之上和教学楼一楼大厅。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正是这部分的内容。


      先看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百姓都能弃旧图新,在于使人们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句话涵盖了儒家的三纲。即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这里所提到的大学是相对小学而言的。当然,这里的小学、大学和我们七岁上小学学拼音,十八岁上大学学专业是不一样的。大学这个词可以倒过来理解,就是“学大”。那么,大是什么呢?


      在《礼记·学记》中针对大学之道有这样的阐述:“比年入学(每年新生入学),中年考校(每一年考核一次)。一年视(考查)离经辨志(断句与文句理解),三年视敬业乐群(严肃对待学业及与同学友好相处),五年视博习亲师(知识的广博和敬爱师长),七年视论学取友(学问的见解和选择朋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分类与类推,掌握规律法则,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强立而不反(树立坚定的道德信仰,不再反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古人由小学到大学要花九年时间,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到十七岁,学到大学时,就要考你对事物的分类。能不能给这个复杂的世界分类,能不能了解不同事物的规则,能不能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的规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同时,还考一考你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有坚定的道德修养,并且这种道德修养,这种坚定的信念不会再由于其他的诱惑而产生反复。达到了这种程度才可以把自己的德行、才能发挥出来,去改造社会,为人民谋福利。


      由此,我们明白大学中的大,不是技术手艺,而是崇高的品德,是完善的人格,是对这个世界上的纷纭复杂事物的判断力,是推己及人的心,是服务于社会的能力,这才是大学。


      具体来说,大学之大一在于大人之学,二在于大成之学。


      在《论语》里有这样的一则小故事。孔子的学生樊迟去问老师孔子。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这里的小人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骂人的话。而是目光短浅、见识浅薄的意思。孔子倡导的大学也就是要有大的眼光、大的境界、大的胸襟、大的情怀。


      你们现在十七岁了,你们在为何而读书呢?我曾经拿这个问题问过我的学生,他们答为了考大学。我又问那考大学为了什么呢,答为了找个好工作,我又问那找个好工作是为了什么,答为了挣大钱,那挣大钱呢,为了娶媳妇。后面我就不用再问了。因为我都知道回答了。接下来就是娶媳妇为了生孩子,生孩子是为了养孩子……至于为何而活,人生有何意义,可能根本没考虑过。我想这样的回答可能在我们同学中不占少数。有着这样思想的同学,那我想也只能和樊迟一样,只是个志趣低下,眼光短浅、志向低级的小人。


      同样是十七岁,有一个人他十七岁的时候想的却是不一样的。他十七岁的时候,父亲给了他指了两条路,要么去学做生意,要么回家务农。可是他却一心要读书,一心要去广阔天地间闯荡。他拒绝选择这两条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乡,走出了第三条路。走之前他在父亲的账本里夹了一张纸,纸上写着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我想很多同学应该已经知道了,他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这就是一种大的情怀,大的胸襟。这是一种读书人的济世苍生的责任感,这是一种年青人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这就是大学中的明明德。心明!礼德明亮,心中有光明,既能照亮自己的人生之旅,又能用此光明帮助别人造福于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接下来我们说说大成之学。


      十七岁的我们在追求什么?追求头发打理得多么怪、衣着装扮多么特,游戏级别多么高,恋爱谈得多么伤,手机是三星的还是爱疯的,耳朵里插的是P这个还是P那个……我们在这些真的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吗?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在这些琐碎无聊的事情上,那永远不可能达到大成之学。


      大成是什么?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成是人格、境界、价值判断力。是为了推己及人,是帮助百姓,是济世苍生。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也是大学培养的最终目标。大学之道除了在明明德,还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人不仅要自明其德,还要推己及人,去帮助他人弃旧图新,获得良好的品德。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我们都知道杜甫,他颠沛流离,携家带口,来到了成都,求亲告友,终于在郊区盖起一座茅屋,可谁知,八月狂风怒号,刮走了屋顶茅草,他岁数大,腿脚不灵光,追赶不及,还被一些小孩子抢走了茅草。


      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他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可是如果只是这样,他就不是我们崇敬的诗圣了,接下来他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多么深切的期望啊!杜甫舍己为人,至死无悔。这才是拥有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襟的伟大诗圣杜甫。这才是千百年来震慑我们心灵的杜甫。因为他内心中装着的不仅有自己,更有天下苍生。


      康德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同学们,你们大部分同学已经十七了,你们是否已经能够彰显光明正大的品德了,是否能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德行来影响他人弃旧图新,是否达到了道德人格完善的境界。是否有能力改造社会,服务人民呢?或许我们的同学们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人格也谈不上有多完善。怎么可能去影响他人,改造社会呢。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大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所无法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想,只要我们有一颗向往光明的心,从改变自身做起,一点一滴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比如,我们在公交车上看到岁数大的老人站在你身边,能想到如果是你们爷爷奶奶你会很心疼,然后赶紧起身让个座位。我们在班级中看到同学有困难,能想到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也希望别人帮助,从而伸出友爱的手。我们看到地上有张纸屑,能想到,自己其实也喜欢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于是,能弯下腰捡拾起来。在教室里,想到自己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渴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所以控制住了自己想张嘴唠嗑的欲望。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小事。其实,真正的伟大都是蕴涵在这些平凡中。


      好,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下面的内容。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得:收获。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彻底弄懂了自己的人生至善的远大目标后,他就能够安定自己的心,而不会为外境所迷惑;一个人的心安定了,他就能够做到心静如平静的海面,在人生旅途上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一个能够做到心静如水和心澄如空的人自然心态就会变得安稳,这样的人就会远离浮躁;一个心态安稳的人就能够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更加客观地分析与看待世界;一个善于思考和客观分析事物的人最终就一定会达到他的远大目标,就一定会最终实现他的个人理想。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细枝末节之分,任何事物也都有其始终,如果一个人能够搞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的结构和层次;如果一个人能够懂得事物的发端和结局;如果一个人能够知道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先后次序,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懂得大学之道的人了,也可以称为具有大智慧的人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正由于缺乏至善这样的远大目标,一生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自私自利,志趣低下,他们天天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终其一生,无所作为,他们只有在人生的终点附近发出无力的呻吟和慨叹。这样的人活着与死去没什么区别,别人不会为他的存在而喝彩,亦不会为他的离去而惋惜。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曾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太阳在有梦想的地方升起,星空也因梦想而璀璨。同学们,你们正处“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时,作为老师的我不仅希望你们一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义胆豪情,更希望你们高呼“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凌云壮志。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资讯

    中招计划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期末试题

    中考说明

    重点高中

    四十八中

    第八中学

    第一中学

    第二中学

    十一中学

    中山高级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